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浏览

    2020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4-25
    科技态势与趋势
    全球生物科技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丁陈君 陈方 郑颖 吴晓燕 宋琪
    2020, 42(2):  133-143.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0.04.021
    摘要 ( 410 )   PDF (985KB) ( 4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9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生物科技领域战略布局,尤其是在生物经济方面提出国家级规划与路线图,在项目部署方面重视前沿颠覆性技术。本文首先梳理了美国、加拿大、欧盟、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发布的生物经济战略、实施路线图和相关的项目部署。随后对全球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进展进行总结,重点关注研发现状和生物技术与其他技术之间交叉融合的大趋势。研究发现,全球生物科技发展呈现以下五点趋势: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生物资源挖掘利用更加深入;新兴技术与工具的快速发展推动生物科学与技术向纵深发展;人类修饰生命创造生命的能力不断提升促进工程生物学应用的不断扩展;全球科技交叉融合日益凸显。最后,基于政策和研发趋势,本文提出了制定国家生物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和优化学科布局、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等建议,以促进我国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
    多能互补系统国际发展态势分析
    郭楷模 岳芳 陈伟 马廷灿 欧桂燕 耿笑颖
    2020, 42(2):  144-159.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0.04.019
    摘要 ( 255 )   PDF (1314KB) ( 5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能互补系统通过多种能源之间的相互补充和梯级利用以提升能源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具有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实现新型低碳、高效能源系统构建,多能协同利用等优点,世界主要国家均给予高度关注,纷纷制定多能互补能源发展战略,并开展了相关技术研发和试点项目。本文从国际相关的多能互补系统战略布局、项目部署、关键前沿技术进展等几个方面对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国际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并从专利计量的角度深入分析国内外分布式能源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地区分布、研究热点、主要专利权人等信息,进而提出中国多能互补能源系统未来发展对策建议。
    国际海洋牧场技术发展态势及其启示
    牛艺博 董利苹 王金平 曲建升
    2020, 42(2):  160-171.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0.04.005
    摘要 ( 248 )   PDF (1522KB) ( 3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是优化海洋生态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渔业转型升级、推动渔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海洋牧场技术的发展直接关乎海洋渔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本文首先梳理了主要的海洋牧场技术的发展进程及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结合海洋牧场技术专利的发展态势,总结出海洋牧场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标国家政策对专利的促进作用,对比分析了海洋牧场的技术布局和发展情况。最后结合专利分析结果和国际海洋牧场的政策,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975—2019年,海洋牧场技术专利量持续增加;国家方面,韩国专利数后来者居上,我国、日本和美国紧随其后;机构方面,我国专利申请主要以高校为主,且表现突出,国外主要以企业为主。技术布局方面,专利重点分布在水生动物养殖、生态调控和牧场设施方面,苗种繁育、驯化控制、环境监测管理和鱼获深加工等技术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科技前沿与进展
    基于专利分析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全球发展趋势研究
    郭伟 陈丽娜 刘雅辉
    2020, 42(2):  172-179.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0.04.006
    摘要 ( 238 )   PDF (1230KB) ( 6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nnography平台,本文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全球专利进行检索和统计分析,从专利权人和国家地区分布、专利质量分析和专利文本聚类分析以及专利侵权风险等角度进行深入解读。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美国综合实力最强,高价值专利量最多,最大的两家公司-罗氏和雅培各有一个庞大的专利家族对自己的核心技术进行保护。文本聚类的结果揭示:1)肿瘤标志物、心脏标志物的检测是热点应用领域;2)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磁性微粒、固相载体等技术是近年来的热点技术。最后对中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水中重金属吸附的应用研究现状
    李殿鑫 张鹏 阳亦青 杨军伟 刘建刚 魏中举
    2020, 42(2):  180-191.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0.02.007
    摘要 ( 272 )   PDF (918KB) ( 5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设计合成方法多样、合成后易于改性、对重金属吸附量大、平衡时间短等优点,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近年来,MOFs在水中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研究,成为了十分热门的课题。水稳性是反映吸附材料在水中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具有良好的水稳性是MOFs成功地应用于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前提。本文结合近十年MOFs在重金属吸附领域的研究情况,从MOFs的合成、水稳性、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再生与重复利用几个方面,综述了MOFs的合成方法、MOFs的合成后修饰、MOFs的水稳性、MOFs对水中As、Pb、Hg、Cd、Cr、Cu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以及MOFs的再生等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MOFs在重金属吸附领域的研究方向,为MOFs在重金属吸附领域中合成与应用提供参考。
    科技评价与评估
    京沪深科技创新综合效应比较评价研究
    方力 张士运 王健
    2020, 42(2):  192-205.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0.02.004
    摘要 ( 189 )   PDF (1873KB) ( 3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京沪深在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综合评价京沪深科技创新情况,本文从资源集聚效应、原始策源效应、驱动发展效应、辐射引领效应、全球影响效应五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北京高校院所发达、科技成果丰富、带动全国发展,在资源聚集效应、原始策源效应、辐射引领效应比较突出;深圳高技术发展动力强劲,产业发展外向型明显,在驱动发展效应和全球影响效应较强;上海技资源协调性好,科技创新发展整体比较均衡。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京沪深不同的创新发展模式,北京是以高校院所主导的技术驱动型发展模式,上海是以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新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发展模式,深圳是以高技术业(新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基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对标研究
    孙靓 刘赞扬 赵菁奇
    2020, 42(2):  206-217.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19.10.008
    摘要 ( 230 )   PDF (1092KB) ( 2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国内外对标研究的视角,开展国内长三角与京津冀、粤港澳区域以及长三角与世界级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创新投入总量较大、创新成果比较丰富、制造产业基础较好;长三角科创能力与世界级城市群比较差距明显,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创新产出质量不高、世界一流大学不多。对此,本文提出要紧紧围绕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求,打破区域壁垒,发挥协同联动效应,通过健全协同机制、推进资源共享、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一流院校、营造良好环境等多个维度增强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基于多维指标的省域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分析
    欧阳峥峥 陈云伟 杨思飞 刘小杰 熊永兰
    2020, 42(2):  218-232.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0.02.010
    摘要 ( 170 )   PDF (1449KB) ( 4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当前各省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基础研究。本文从省域视角出发,遴选东部、中部和西部共11个省市,从基础研究相关的科研政策环境、科研体系基础、科研人力资源、科研经费投入、科研论文产出和国际科研合作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形成由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多维度、多层次地反映各省市基础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东、西部省市的科研政策环境各有侧重,政策的执行与落地程度各不相同;基础研究在科研体系基础、经费、人才上均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现象,呈现出东部优于中部优于西部的态势;部分中西部省市表现出较高的基础研究效率,呈现出追赶势头,但仍未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科研体系基础优势;基础研究学科分布在省域之间同质化明显,区域特色不够突出;国际合作能大幅提升省域基础研究影响力,但大部分中西部省市的国际合作仍需加强。
    基于权利要求语义分析的专利价值评估及应用研究——以区块链技术为例
    李士龙 魏鹏涛
    2020, 42(2):  233-244.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0.02.011
    摘要 ( 203 )   PDF (1370KB) ( 3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衡量专利保护范围的法律依据,专利权利要求是评估专利价值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从权利要求文本出发,提出了基于权利要求语义分析和文档主题生成模型的专利价值评估及应用研究框架,以美国专利局的区块链专利为研究对象,构建专利保护范围测算模型,测算专利价值指标,对高价值区块链专利分布情况、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价值分布和不同专利权人的综合竞争地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从国家分布来看,前十大专利权人属地主要集中在美国,其余三家分别属于中国、英国、韩国,从区块链专利主题分布来看,数据存储领域的专利价值最高,专利数量最多,网络构架领域专利价值最小。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科技创新案例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任娇菡 任真 徐进
    2020, 42(2):  245-252.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0.04.003
    摘要 ( 275 )   PDF (905KB) ( 3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世界知名的理工大学之一,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拥有2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经费保障、国际化教学、师徒传承、课程设置、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术评价机制、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独具特色。本文采用网络调研、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式对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模式进行剖析,最终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为“三要素”模式,即为学者提供教学基本保障、创新文化土壤及学术生态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参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重点提出了有关经费支持、思维培养、学术评价机制的三方面建议,以期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