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人工智能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前沿性思想库媒体,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国际性、政策性、指导性、咨询性的国家权威科技发展智库型期刊为发展目标,全面报道国际科技发展战略、规划、计划、态势、趋势、前沿、政策、管理、评价等方面的最新科学研究进展。主要刊登科技发展评述与展望、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科技发展态势与趋势、科学技术前沿与进展、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评价与评估、科技决策与咨询等方面的研究类、综述评述类、战略决策咨询建议类文章等,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决策、科技战略规划和科技管理。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美人工智能竞争现状对比分析及启示#br#
    贾夏利 刘小平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2, 44 (4): 531-542.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1.12.003
    摘要690)      PDF(pc) (1831KB)(1868)    收藏
    人工智能是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是各国争相布局的战略领域。本文旨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现状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出有效建议。在宏观角度,梳理和分析中美两国人工智能的政策战略,对比两国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在微观角度,从科研现状、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硬件基础、市场应用、数据规模六个指标维度比较中美人工智能的具体发展现状以及各自存在的竞争优势。研究发现,美国当前依然保持着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领先地位,尤其是在高质量研发、高质量人才、人工智能芯片、融资环境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中国在研发总量上远超美国,在超级计算机数量、人工智能应用、数据等方面表现更为优异。未来,中国要不断吸引全世界的高精尖人才,制定激励举措鼓励研究人员进行高质量的研究。此外,建立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加强三者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加速关键领域的突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我国5G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研究态势分析—基于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
    石李妍 叶绿 唐川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1, 43 (6): 732-749.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6.002
    摘要445)      PDF(pc) (4016KB)(584)    收藏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与人工智能(AI)融合创新发展已成必然趋势。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检索出的1772篇中文期刊文献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和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的方法,系统分析我国学者关于5G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研究态势。我们发现,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自2015年来保持增长趋势,并呈现出“起步”“快速演变”和“深化应用”三个发展阶段;研究机构不仅来自技术研发部门,还来自社会学、传媒、商业等领域;相关文献可归为技术、应用和重大事件三个视角下的11个研究方向;大部分研究机构均未与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科研人员已形成较多中小规模的合作网络。最后,本文提出三点发展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智能文献计量学视角下的知识发现:人工智能+信息计量学
    张嶷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1, 43 (4): 492-494.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1.014
    摘要408)      PDF(pc) (806KB)(514)    收藏
    如何高效准确地发现知识并提炼情报是信息管理与图情领域的重要课题。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这一课题带来新视野。本文由读《学科信息学与学科知识发现》所悟所感出发,探讨应用于知识发现的文献计量学方法。着眼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复杂关系发现以及模型可适性、复用性与鲁棒性等问题上的缺陷,本文以智能文献计量学为核心,剖析其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整合与再创新,并介绍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知识发现的最新应用。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智能文献计量学在复杂实践中的缺陷,浅谈其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基于论文和专利分析的人工智能发展态势研究
    周伯柱 Aditi GUPTA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19.08.005
    录用日期: 2020-05-27

    5. 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技术挖掘分析
    王燕鹏 韩涛 赵亚娟 陈芳 王思培
       2019, 41 (4): 368-379.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19.08.001
    摘要358)      PDF(pc) (1607KB)(810)    收藏

    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和战略性技术。本文采用无监督聚类、复杂网络结构洞和突发检测算法对人工智能高水平会议论文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梳理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全面刻画人工智能领域整体技术结构,洞悉关键技术分布和研发态势,明确人工智能领域代表性国家与机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领域共包含14个大类、132项热点技术,主要分布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等子领域,如一眼模仿学习、智能自动问答、光度立体视觉、多传感器融合等;共性技术则主要分布在机器学习子领域,分类、回归、搜索等基础算法以及优化理论方法等共性技术为其他子领域研究实践奠定坚实基础;新兴技术主要集中在深度学习方面,生成对抗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还包括强化学习、自主代理和多代理系统等。在人工智能领域代表性国家与机构方面,美国在各热点技术大类下的发文量均位居全球首位,中国整体仅次于美国,但在强化学习、机器人、智能多代理系统研究方面发文量排名相对靠后;国内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在多个热点技术大类下的发文量均位居全球前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美国数据智能领域国防预研布局分析
    刘凌旗 秦浩 赵金旭 郭洁宇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0, 42 (6): 598-60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0.12.005
    摘要326)      PDF(pc) (1114KB)(1414)    收藏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在创造性地培育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占据引领性地位,数据智能的发展推动作战理论变革和装备智能化,为国家安全治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数据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战略规划,梳理了智能基础类和人机应用类的十个典型国防预研项目,从使能技术、知识推理、自适应算法、人机共生等角度论述相关国防预研的发展特征与趋势。研究认为,在国防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时期,我国应着重突破数据智能基础研究瓶颈,力争走在理论前沿;加速数据智能共性技术攻关,确保完全自主可控;设计数据智能成果应用场景,打造新型国防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基于专利分析的人脸识别技术发展与对策研究
    何培育 马雅鑫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0, 42 (5): 520-530.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0.04.024
    摘要285)      PDF(pc) (1068KB)(387)    收藏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人脸识别技术依托海量的生物数据信息,在智慧交通、互联网金融、公共安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的专利分析,能够为我国相关行业的技术研发提供重要指引。运用技术生命周期理论与Logistic模型预测人脸识别技术发展阶段,显示当前人脸识别技术正处于技术发展的成长期;利用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从地域分布、参与主体、技术领域等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全球人脸识别专利目前处于持续增长阶段、中美韩是目前全球人脸识别领域专利数量较多的国家、人脸数据表示是当前的研发热点。未来我国应以战略性人脸识别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着力推进人脸识别关键技术领域研发,继续完善人脸识别产业创新研发主体体系,不断创新人脸识别关键技术的应用场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我国人工智能临床应用研究发展现状及建议
    尹军祥 黄鑫 李苏宁 桑晓冬 阮梅花 卢姗 范玲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2): 181-188.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10.004
    摘要165)      PDF(pc) (1693KB)(400)    收藏
    近年来,人工智能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迅猛,有望为提升疾病防控水平,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本文基于文献研究、专题研讨、专家访谈,从战略布局、研发实力、产品创新、临床应用等方面分析我国人工智能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我国在该领域研发实力显著增强,学术产出与技术创新水平进入国际第一方阵。其中,申请、公开的专利数分别由2011年的137项、26项增长至2021年的2484项和2909项,均跃居全球首位。发表论文数由2011年的43篇逐年快速增长至2021 年的4597 篇,仅次于美国。我国医疗人工智能产品研究不断取得创新突破,相关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正在从研究阶段走向应用层面,支撑临床实践提质增效。我国在人工智能临床研究领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短板,主要包括:1)重大原创成果较少,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受制于人;2)产品研发临床驱动不足,临床应用场景单一;3)医疗数据质量不高,数据标准与共享机制不健全;4)评价与监管体系不健全,伦理制度与法律法规待完善。对此,提出建议,包括:1)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国家科技计划系统布局;2)规范数据标准,培育医疗数据建设与共享新业态;3)完善法律法规,优化认证评估与安全监管体系;4)加强人才培育,打造医学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团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